記得70年代初到香港定居時﹐爸媽的專業資歷得不到英聯邦地區承認﹐只能看他們做一些無人願做的低薪工作。班內的小同學常說去那裡嘆茶食飯。回家後問爸爸為何不可像同學們一樣上館子而要食那我看了就打冷顫的"豬仔包"﹔爸爸以下的話殿定了我們幾兄弟人生觀。爸爸說 "仔呀﹐家裡只有這些錢。你們想現在就食了﹐以後都沒有﹐或是省下來給你們將來讀書用﹐你們就可以自己掙錢買很多來食囉 ?"
幾個小伙子就來個閉門會議﹐最後一致定論為"先苦後甜"。幾個小子從那天知自家環境不再提上館子了﹔爸爸自己也開始創業﹐日子仍是過著。到幾個小子差不多進大學﹐爸爸的生意做得已很不錯﹐他對現了他的諾言﹐將我們幾個送去最好(限於小子自身的成績)的學府。但我們幾個仍牢記那段困難日子﹐為爸爸省錢﹐從本科二年就開始自給自足直至完成研究院課程。現在幾個當年打扭要上館子的小伙子已成為各種專業人仕及有了自己的事業﹐但我們仍與老頭子一樣地愛上了"豬仔包"及其意義﹐相信此傳統會在我家族一直延續下去。
回看從前可享受的同學們。 他們仍是上酒樓嘆茶﹐不過要等特價時間啊 ! 還是住在他們各自的合子裡 ! 還是要排街症去看病 ! 各有前因莫羨人﹐當你在街上看見你以前認識的人為何會開SL600及住3000多呎房子。請自己撫心自問﹐為何你仍停在當年 ? 你一世人是如何奮發圖強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